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师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学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我校是国家首批批准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的学校之一,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主确定。
优势与特色:
1、工作学习两不误,轻松取得硕士学位。
2、保证顺利入学及毕业。
3、可先修学分,随时入学。
4、名牌大学,专业方向全面。
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 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 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考生报名
1、报名方法:
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20XX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请考生仔细核查上述表中信息,并打印留存,现场确认时不予更改。
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今后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2、考生一般应在招生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也可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如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应按招生单位指定的地点报名考试。
3、网上报名时间为每年7月上旬。教育部学位中心于6月25日前在学位中心网址向社会公布报名网址,请随时关注。
4、现场报名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三、资格审查
对考生是否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的审查,由招生单位组织,在录取前进行。
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报考学院(所、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并同时提交证书复印件。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四、考试工作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全国联考时间为:每年10月下旬。考生入场考试时将核验准考证、身份证件。
2、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GCT”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GCT-ME”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部分45分钟,请考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合格分数线包括各部分分数和总分线)。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相应工程领域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所报考的学院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持有上一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可以此成绩向我校申请报名参加相关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综合面试。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需填写《20XX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和综合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第二阶段的考试工作须于每年12月中旬全部结束。
3、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依据
“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五、招生工作
1、我校每年项目管理领域招生名额为100人,其它领域招生名额不受限制;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主确定。
2、录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10%。
3、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考生的理由要充分,质量保证措施要具体,并需填写《录取“GCT”成绩百分位在30%以下考生的情况登记表》一式两份于每年1月31日前传递到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六、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制订有关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按本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
七、学制与学习方式
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按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正规和系统的培养,一般时间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由考生所在单位自行组织合格生源达到一个整班(25人以上),可以先开班上课修学分,后参加入学考试,可由学校派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到考生所在单位集中上课。
八、学位授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发给工程硕士学位证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由中国地质大学颁发。
九、工程硕士招生专业领域
(一)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代码 430109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图像处理与多媒体技术
2、信息系统与通信技术
3、信号检测、识别与智能化
4、智能人机接口
5、网络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
6、数字系统设计
(二)控制工程领域 代码 430111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2、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3、智能仪器与仪表
4、数控技术
5、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6、运动控制与过程控制理论及技术
7、工业过程控制与工厂自动化
8、非线性与复杂系统
(三)计算机技术领域 代码 430112
计算机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3、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4、空间数据库技术
5、GIS应用软件开发
6、图像处理
7、演化计算及应用
8、可视化技术
9、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0、多媒体软件开发
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国际互联网GIS与移动通信
2、空间数据库技术
3、GIS应用软件开发
4、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
5、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6、虚拟现实与三维可视化
7、空间数据库
8、软件工程
9、并行与网络计算
10、3S技术及应用
11、图形与图象处理
12、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13、数字城市与公共设施管理
14、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知识发现与决策支持
3、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4、国际互联网GIS与移动
5、空间数据库研究
6、实用虚拟现实技术
7、GIS应用软件
8、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9、网络安全技术
10、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
11、智能人机接口
12、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13、可视化技术
14、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四)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代码 430114
工程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理论与应用
2、岩土加固新理论与新技术
3、工程项目管理
4、室内与景观设计
5、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技术
6、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7、地下建筑与桥隧工程
8、安全科学与工程
艺术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装潢与室内设计
2、城市设计
3、环境设计与生态修复
4、村镇规划与管理
5、园林规划设计与管理
6、风景旅游规划与管理
(五)项目管理领域 代码 430140
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项目评估与决策管理
2、项目财务成本管理
3、项目质量管理
4、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5、项目组织及协调管理
6、项目风险管理
7、项目采购管理
8、项目的产要素管理
9、项目营销管理
10、项目信息管理
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产业结构与产业演进
13、资源产业发展与规划
14、组织行为学
1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6、企业管理
17、管理信息系统
18、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
工程学院主要研究范围
1、建设项目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
3、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
4、安全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