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机构同类课程
- 更多+
- 同类热点网络课程
中级德语培训
课程描述:
1978年末,中共11届3中全会胜利召开,确定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时任校长的李国豪教授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对中德关系的判断,向当时的上海市教卫办和国家教委呈送了“关于同济大学恢复用德语教学传统的请示报告”和“关于同济大学与联邦德国建立联系,建成以理工为主的新型大学的意见”。这两个报告通过当时的国家教委呈到党中央,获得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八位副总理的批准。从而确定了同济大学作为对德交流的窗口。也为同济大学德语专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79年当年同济就招收了德语专业18名四年制的学士学位本科学生。从1980年开始开设的中级德语课程是本科2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根据早期教学大纲的要求,中级德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重点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80年代初,当时供专业德语使用的教材极其有限,主要是自编教材,以翻译教学法为指导,因此教学方法多以知识传授为主,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教学活动单一,练习形式多为翻译。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专业德语在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诞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专业德语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涉外企业,合资企业的增加,使教学的重点从过去的能读能写,转变到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与之相适应,教材和教学法都开始发生了变化。
当时的德语本科专业教研室主任贾慧蝶教授在85年前后开始引入交际法教学,随即采用了北大以交际法为主的教材。88-89年,贾慧蝶教授看到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弱点,为加强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开始采用德国原版教材“Aufbaukurs”。这套教材重点在口语训练,在句型操练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与全国统编教材《德语教程》同时使用,起到了互补之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91年以后,本科德语教学以《德语教程》为主干教材,并分设阅读、口语、视听和写作课,全面加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训练,并针对大学生出国留学愿望在基础阶段增加了德国历史、德国国情、德国文化等相关课程。安排外教上口语和写作课,在多媒体教室上口语课、文化课、录像课。90年代以来,《中级德语》课程主要由贾慧蝶教授和陆慧敏副教授担任主讲,当时贾慧蝶教授是全国专业外语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委员,同时还担任了全国专业德语四级测试组组长。贾慧蝶教授还获得过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因此同济《中级德语》这门课,其实在当时就已经在全国具有了龙头的作用。
上世纪98年以后,随着教师出国进修机会的增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为我们中国教师所接受,我们开始引进德国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使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长期以来,这一课程一直受到系里的高度重视。如对这一课程的师资配备,总是严格挑选语言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又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主干课,任课教师一般必须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对辅助课程也是如此。目前配备的任课教师的职称和经验在全国各校德语专业的本门课程中是比较突出的。
近几年,我们尤其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各种层面的“项目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将“项目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一个特色加以贯彻实施。
课程大纲、相关教案、学生科研成果和学生优秀作业上网、网上学习园地和互动平台的建立,使课程教学质量又上了新的台阶。
课程定位与目标:
根据学校“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性、研究性、多科性的办学定位,德语专业作为同济大学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制定了培养目标,即:为国家培养具备既掌握德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德语口译笔译的外语人才并为高等学校输送研究生。《中级德语》课程的定位主要是承上启下,为高年级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传授中级德语语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诸如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多样化),德语语篇的基本阅读和诠释能力,了解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国情知识和文化背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
中级德语是初级德语的延续,在此门课上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德语的基础语法和一般语篇知识;在教学中了解德国国情知识和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及文学常识,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模块 |
授 课 内 容 |
学时 |
1 .总论 |
中级德语课程概况 |
2 |
2 .单元话题导入 |
教育、家庭与代沟、爱情与友情、性别角色、德语、外国人在德国、履历、格林童话、出版业、媒体、科技、环境、瑞士概况、奥地利概况 |
34 |
3 .语法讲解 |
从属连词、第 2 格介词、各种从句、第 1 分词与第 2 分词、被动态代用式、情态动词的特殊用法、各种关系从句和关系代词 |
34 |
4 .词汇讲解 |
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
50 |
5 .课文处理 |
以单元话题编排的课文 |
80 |
6 .习题 |
课堂及翻译练习 |
34 |
7 .专题讨论(以学生论文小报告为基础) |
青年教育问题、爱情观、学习方法、环境保护、男女平等、科技进步、德奥音乐 |
34 |
8 .考试 |
90% 为教材内容, 10% 为学生论文小报告总评价 |
2+2 |
9 .阅读及课文扩展 |
70% 为教材泛读内容, 30% 为扩展内容 |
68 |
周学时 |
|
10 |
总计学时 |
|
340 |
课程重点:
巩固、完善已学的语言知识,重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话题入手,分专题介绍德语国家的现实生活,包括青年问题等社会问题。同时介绍有关国情知识,文学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去阅读有关课文。复习巩固一年级所学语言知识,完善未学完的基础语法知识。从构词法入手,对词汇从词族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这三部分内容的授课比例约为:第1部分50%,第2部分20%,第3部分30%。
难点:
学生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尚有局限,词汇量过小,承上启下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
有针对性地讲解语言知识上的不足,分析词语的运用范围和差异,适当补充词语量,增加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补充课时模块
说明:以上知识模块融合于整个中级德语教学中,除阅读课单列外,其他模块的用时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