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校训:Fiat Lux(拉丁语)"Let There Be Light"(英译) 在美国的大学运动联赛里因以往只有一间加州大学,因此伯克利一直以California作校名,简称Cal,并沿用至今。 一、历史沿革 最早伯克利加大这片土地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利福尼亚学院(College of California)所买下,但由于资金短缺,学院被州立的农业、矿业和机械学院合并,并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Durant为第一任校长。 20世纪中期是伯克利加大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黄金时代。借由物理学家恩尼斯特·劳伦斯(Ernest O. Lawrence)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在这间学校的研究学者发现了许多重于铀的元素。锫(Berkelium)和金卡(Californium)是以这所大学的名字来命名的,而铹(Lawrencium)和金喜(Seaborgium)则是以此校的劳伦斯和葛兰·希柏格(Glenn T. Seaborg)的名字来命名的。 二次大战时期,伯克利加大的劳伦斯放射实验室(Lawrence's Radiation Laboratory)曾经承包美国军方的原子弹研发计划。 伯克利加大在越南战争期间由于其学生对于美国政府的抗议而变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加大伯克利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改变了一代人的政治和道德看法。 今天,大部份的学生都已不再像他们的学长们那么政治化了,但是仍然有一小部份激进成员继续维持他们的传统。 这学校培育了一批对早期互联网发展、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很关键的技术。1977年,Bill Joy改出了BSD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他也开发了vi。Sendmail在1981年开发。同期CSRG(Computer Systems Research Group)研究了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这个DNS。PostgreSQL 数据库出现在由Michael Stonebraker带领的Ingres计划。Tcl 脚本语言和 Tk GUI 工具由John Ousterhout于1988年开发。RAID和RISC技术由David Patterson开发。William Kahan教授对浮点数运算的算法和IEEE 754有很大的贡献。研究小组XCF(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管理著GTK+和GIMP计划。 二、学校环境 伯克利加大的校地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而主校区约72公顷。伯克利加大图书馆共有藏书920万册,是北美地区第五大的图书馆,在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之后。大学部约有学生23,000人,研究所约有10,000人。 三、学校学院 伯克利加大130个以上的系所被组织在14个学院中。(学院名称为"Colleges"的通常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而"Schools"通常只含研究生,唯一的例外是商学院): 商学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四、大学排名 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世界学术的知名学府,在众多权威的大学排名里名列前茅。 于2005年,英国的The Times Highe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评柏克利加州大学为世界第六好的大学,仅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是评价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柏克利加州大学十五个博士项目拿了三个第一名,仅次于六项第一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四项第一名的斯坦福大学;紧接在后的哈佛大学有二个第一名。伯克利加州大学2007年度继续蝉联公立大学第一的美称。 U.S. University Rankings USNWR National University 21st |
五、知名校友
伯克利加大的校友遍布各领域,其中包含61位诺贝尔奖得主(请参考至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23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或参见Category: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校友)
诺曼·峰田(Norman Mineta):前美国交通部部长。
戈登·摩尔(Gordon E. Moore):英特尔(Intel)的创立者之一。
吉米·杜立德(Jimmy Doolittle):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美国空军知名将领,曾经指挥1942年的杜立德空袭,是二战期间第一个袭击日本本土的将领。
胡先骕:生物学家,诗人。
吴健雄:美籍华人女物理学家。前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
丘成桐: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斯数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
张超雄:政治家,香港公民党创始人兼副主席,也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员,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亦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前香港理工大学民选校董。
焦立中:美国宇航局华裔职业宇航员.
任筑山: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主管研究、教育和经济事务(2001-2005).
刘遵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孙正义(そん まさよし):日本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陆宏亮:UT斯达康创始人与上海盛大网络董事。
宋楚瑜:台湾政治人物,亲民党创始人兼党主席,中国国民党前秘书长,前台湾省省长。
翦伯赞:中国历史学家,前北京大学副校长。
唐明照:联合国副秘书长(1971年-1979年),毛泽东前英文翻译和外交部新闻司唐闻生女士之父。
袁家骝: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妻子吴健雄。
余福庆(Jimmy Yee):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前市长。
余江月桂(March Fong Eu,1923年-):前美国大使,前加州立法委员,任州务卿职务达20年。
林同炎(T.Y.Lin, 1912-2003年11月):获得伯克利硕士和终身教授,世界著名桥梁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李丽源(Jackie Lee,1985年-):全美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双打、单打冠军。2005年上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国家队队员。
邹哲:NASA星尘计划(Stardust Project)主要参与科学家。
汪颖麟(Wayne Wong,1981年-):香港网球代表队成员,1997年首次参与台维斯杯赛事。
孔庆翔(William Hung, 1983年-):艺人,因参与选秀节目《美国偶像》而成名,曾出过两张唱片并参与电影演出。
林燕妮: 香港散文女作家。十七岁入学,攻读遗传学。
蔡晓慧:(Sherry Tsai,1983年9月4日-),香港女游泳选手,2004年雅典奥运会担任中国香港代表队持旗手。
邓中翰:(John Deng,1968年出生于南京-)“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领导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六、世界著名教授
陈省身:世界数学大师。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林同炎:世界桥梁大师,土木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罗伯特·莱奇(Robert Reich):前美国劳工部部长,公共政策学院教授。[8]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参见[9]。
田长霖:柏克利加州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传热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